- 雪韵水墨山水画的骄子吴大恺
文/易红
古人有诗云:江南春雪映古城,大雪纷飞天苍穹。千树梨花一夜倾,银妆素裹纯洁情。飞雪峰罩江南地,醉卧祥榻听雪声。描绘雪景美图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最爱,更是古今画家们时常表现的一种题材。
中国雪景画的发展蕴藉着一种生命韵味,山有白雪自不俗,其清寒冷寂、澄明净洁、率意萧散,所以雪景题材历来受名家推崇,成为山水画中的风雅分支而传承至今。
中国古人画雪,雪景山水表现上是单一性、程式化,一般往往都是勾勒山形后,于山顶略加皴染,依靠染天、留白构成皑皑雪景,图式特点严格地说只是“山白”而非“山雪”,略显板滞生硬。或用留白法借地为雪,或白粉点染,所谓的“吹云弹雪”,都是微有冰雪之貌,或仅有冰雪之意而无其质,表现力大为逊色。
吴大恺在传承古人技法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创新,使表现冰雪风光的国画山水图式有了一个重大突破。他以黑白对比留白,画出冰天雪地的优美意境,以不画而画,突出画面的冰雪的层次感,达到了道家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。吴大恺也是一个修炼道家的大隐士,以笔墨寄情于山水,留白于画面,写出他人生高远意境和深邃涵养。
吴大恺的雪域山水系列相当丰富,在他的笔下有素雪江山、千里苍翠之景,有半夜一窗梨花雪,平明万树迎春风之意。他写飞雪飘舞,雪霁初融,画晴雪映日、醉雪飘摇、残雪迎春。雪中饱含了他的情感,隐喻着他种种的特殊体验。
吴大恺的雪景既来自传统的绘画意蕴,又有明显的时代特性。他所表现的雪景境界是空寂、宁静、清寒的境界。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描绘冰清玉洁,宁静明澈的雪的世界,旨在抒写自我的高洁情操、恬淡心灵,朴实平淡、宁静致远,在渺远清澄中品味禅意与哲思,在清幽空寂中体悟宇宙情怀。面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和激动,展示他对于冰雪之美的浪漫激情,突显画家沉静、平淡、潇散的文人情怀。
吴大恺的雪韵水墨山水画中,冰寒之下,是否一片死寂、冰封、板滞、熟眠呢?皑皑无垠、单调乏味的雪原景观,到底还有哪些深层掘入的表现空间呢?雪韵水墨山水的美体现在哪里呢?有人说冰溜子单调乏味,冰块呆板无情,吴大恺却不惜冒雪冲寒,留恋玩味雪韵美景,在人们衷心期待的温煦阳光下观察冰雪的消融,在冷月的清光下体味冰天的静寂和雪野的空阔,在冰雪初融的冰封河谷上体味冰排直下的震撼,在气势撼人的冰排冲击中感悟自然的伟力,在万物寂灭的林海雪原中寻觅鸟踪兽迹。
在吴大恺的雪韵水墨山水中,木屋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,好似捂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;门口贴着红色的对联,散发着浓郁的节庆欢愉氛围,在冰莹的世界里收获了秋日的丰硕。还有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给冬日的黑白世界平添了“中国红”的色彩和更多的喜悦。雪景内涵无边的静寂,而又处处内蕴蓬勃的生机。吴大恺的雪韵水墨山水是美的,这美感的生成与云雪所造成的朦胧飘渺有关。若梦似幻的依稀隐约、仙境般的恍惚飘渺,让人充满想象、遐思、着迷,体会诗意。它的独特美不是山温水软,而是深沉、雄厚、单纯;不是秀丽曼妙,而是质朴、壮阔、肃穆;不是瞬息万变,而是更觉恒久。
吴大恺不断地在真实与梦幻中感受天地山水之灵气,在古代传统与现代大师之间寻出艺术真谛。也渴望在艺术精神上与大师息息相通,学习到大师的笔墨灵魂。
吴大恺在雪景绘画创作中有意构建出诗一样的美丽境界,一幅幅作品正是他内心世界的诗情写照,浪漫与缤纷,更内涵了对天地、人生的思考。他对雾霭云水情有独钟。他醉心于烟霞云水,独出心裁的画境,激情流畅的用笔,婉转而又豪放地传达了云雾山水恢宏迷离之美,以及蕴涵其中的虚实开合、恍惚飘渺的自然之道。
-
吴大恺雪景山水研究院
吴大恺雪景山水研究院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专门从事美术创作、研究、教育、收藏、学术交流和公众教育为一体的专业艺术机构。吴大恺雪景山水研究院的成立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,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研究院秉持开拓创新,开展美术精品创作的原则,通过对中国雪景山水画起源、发展的研究,以及传统技法的探索,进一步加强对雪景山水的认识,从而创作出题材新颖的优秀作品,以创新理念塑造中国雪景的文化品牌。研究院立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精神,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,推动并建立起独具魅力的中国雪景文化。